以“开店”游戏为例,推进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几点实践

摘要: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开始从专注自我个人游戏向交往型的互动游戏转变,他们有乐意交往一起游戏的需求却缺乏社会性交往的游戏经验。随着中班幼儿社会观察视角的扩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积累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并且会形象的转化为游戏情节。所以,教师抓住幼儿园周围突发改变的社会性环境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视角,支持幼儿对开店摆地摊的社会现象进行游戏模仿,从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思考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进而习得积极向上的快乐交往社会性经验,建立自尊、自信、自主的优秀社会性品质。同时,教师长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思考,协助幼儿推进游戏的发展,从单一到互动,从买卖到循环,从个体到合作,在游戏推进中寻找发展方向,让游戏经验更丰满更有深度。

关键词:中班幼儿 开店 游戏推进 社会性发展

游戏前言:
开学初,我们幼儿园对面突然多了一个瘦西湖夜市市场,每天放学时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幼儿的好奇心。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多次逛夜市后,孩子们萌发了“摆地摊”的愿望,常常大家聚在一起从开心的聊天到激烈的讨论:“你去过夜市吗?为什么?夜市里卖什么商品?你买到了什么?”叽叽喳喳的场面反应出孩子们近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视角,大家都知道:“夜市里有卖衣服、面包、玩具……!每家小店的名字不一样,卖的商品也不一样!”幼儿有了买卖的热情,“不如我们也在幼儿园里玩开店的游戏吧!?”越来越多的共鸣出现,那我们就一起行动起来吧!可是,在选择小店内容上我们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开什么店?卖什么商品?”
“好吃的美食店?”
“好玩的玩具店?”
“美丽的服装店?”
“好看的书店?”……
到底开什么店?这个矛盾始终化解不了,孩子们把目光投向了老师,期盼着老师作为“裁判员”来“拍板定案”。可是,我却不想抹杀任何一位有想法的积极性。于是,我提出了另一个思路:是不是可以每人都做小店的主人?每人都开一个小店?每人都摆一个地摊?不限定商品品种,自行收集自己定价,自己做自己游戏的主人?!
一、开店游戏的初阶段——我们一起摆地摊
1、不同需求下的再次参观,向夜市“借”游戏经验 
“我要开店啦!”有了目标,就要执行。幼儿先进行了经验归类小结,明确开店时除了商品还需要什么?价格、货币、小店的名字、小店的布置等等,幼儿都跃跃欲试,但在准备操作环节犯了难,价格如何展示?没有货币用什么代替?我的小店开在什么地方合适?小店又该怎样布置?这时,幼儿发现以往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夜市时更多的是关注购买商品本身,而忽视了对夜市里店主或小店的整体观察。有了需求,我们就带着不同目标再次参观夜市,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关注到的细节问题。夜市里或一张桌子或一个小推车就是一个小店,还有的用一块布垫放在地上明示自己小店的地盘;每家小店都有一个数字编号;小店和小店之间需要整齐排列;中间让出一条小路方便顾客行走;价格用一张纸贴在商品身上,或者竖一张纸板把价格写在上面等等,这些给我们的小小店主们打开了思路,参观结束回到教室,尝试着在教室里寻找材料:科学区里的一个整理箱成了小店的收纳盒,小舞台里的一个纱巾成了小店的地铺垫;美工角里的各种笔、纸、材料成了商品,只要是幼儿的提议,都给予尊重和支持,示范小店完成的同时,幼儿也清晰了自己回家后小店的准备工作。班级微信群里及时发布通知,争取家长的协助。

2、生活材料变“钱币”,约定钱币的收集与领取
“我需要钱!”开小店的共性困难,如何解决?通过幼儿的生活经验调查,大家对1元硬币,10元、100元纸币更为熟悉了解,其中纸币面额太大,被幼儿筛选淘汰,那生活中什么是和硬币一样圆圆的呢?要一模一样的圆圆好多好多“钱”……这时,在喝牛奶环节中,幼儿把目光聚焦到了小小牛奶盖的身上。圆圆的形状像硬币,塑料的材质更结实更方便清洁,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牛奶盖更方便收集,就这样,我们有“钱”了。

3、小小地摊试营业,初尝“买卖”游戏的千滋百味
有了“启动资金”,约定了工资的发放原则(为集体服务和工作的轮值值日生可领取5元工资),可爱的孩子们都能很诚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所得,自我评价并领取钱币。随着幼儿对开店游戏准备的完善,在大家的催促下,我们迎来了第一次试营业!

游戏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和共性问题:平日里惜字如金的店主居然开口吆喝了;在成交的那一刻店主反悔舍不得不卖了;毛绒玩具价位定高了,顾客想买钱不够;看见顾客在行走的时候踢到了小店的地铺垫,店主默默的将防尘布往后拉;小店里的商品全部卖光啦,店主开心得手舞足蹈;一旁的店主却一样也没卖出去,很伤心……可爱、真实、有趣的买卖过程,店主内心里那种来了顾客高兴,可又舍不得自己家商品卖掉的思想斗争过程,还有因角色体验不同而产生的情绪不同点,买商品的快乐,卖商品的舍不得,都让幼儿积累了社会性发展中矛盾情绪内消化的经验。同时,整个游戏从准备到试营业是完全尊重幼儿的自主决定,让幼儿或独立或合作的完成,买与卖不同角度的换位思考,也让幼儿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别人,建立了尊重他人的良好社会性品质和幼儿乐意展示自己的社会性自信品质。
二、开店游戏的内推动——记录、分享、提升游戏中的社会性经验
热热闹闹的小店开起来了,幼儿在操作中遇到了很多矛盾和疑惑,这些就是推进“开店”游戏的动力,如何抓住问题的契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幼儿游戏经验的发展,就是我们接下来思索的内容。
1、游戏初体验后反思,如何减少“买卖”过程中中途反悔的现象?我们和幼儿进行了讨论和约定:a、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所以不能进行真食品的买卖。假的可以,比如吃完的食品包装袋,里面塞几个纸球,订书机封口,就是“完美”的假食品!b、商品要保证干净卫生和安全,鼓励孩子自己擦拭灰尘,参与清洗!c、将“商品”带到幼儿园之前要做一个自我思考:舍得?不舍得?尊重孩子的不舍得,这样的商品就不建议带入幼儿园!
2、自家小店的优化,如何让“买卖”的成交量提升?我们在游戏前、中、后都多多倾听小顾客的想法,聊聊小顾客们购买的商品,对自己的小店有了经营内容的初反思:什么样的商品更吸引顾客?除了收集家中闲置玩具、废旧包装袋、纸盒以外,幼儿在“商品进货单”记录纸上画出了一些奇思妙想。如烧烤店,射箭游戏店,书画店,公主换装店,剪纸店等,渐渐地每个小店有了自己的特色。同时,教师在游戏中发现了富有特色和改进的商品,也通过参与游戏购买收集来,并在集体分享环节中进行重点推荐。如自制的烧烤样泡沫串,自制黏土棒棒糖……。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发现的眼睛,变各种材料为“商品”,让“商品”越来越丰富,不花钱更有文创色彩。同时,怎样的物品摆放更吸引顾客?照片的呈现,让大家更直观的看见商品摆放整齐的重要性,不凌乱排好队的商品更漂亮,这样更能清楚的选购商品。大家在为自己的小店添砖加瓦,也是在为自身的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搬运基石。
3、顾客与店主的角色如何定位转换?初期开店,使用的方法是轮流,定时间角色互换,这样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到两个角色的游戏快乐。接下来,由于每个人的收入与消费的不一样,就自动转化成了角色的选择,钱包里有钱的幼儿想着当顾客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钱包里没钱的幼儿想着多多工作当店主如何售卖商品。游戏环境的大开放,让幼儿更多主动的去选择自己需要的角色进入游戏。
4、关注“买卖”游戏中的语言行为。游戏刚开始时,店主看顾客,顾客看商品,看中一个心仪的,才会打破僵局问一句:“多少钱?”店主报价,顾客付钱,就这么“简练”。有时碰见价格标志明确的商品,能让“买卖”行为全程零语言交流,一位付钱,一位收钱,买卖成功。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关注收集生活中的“买卖”行为和语言,分享和练习,越来越多的正面榜样随着幼儿开店游戏的经验丰富,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也越来越精彩,店主们大声的吆喝宣传,主动向顾客介绍商品玩法,还同意免费试玩,而顾客呢?砍价,要赠送。互动的同时,也会积极运用礼貌用语表达感谢。语言表达的进步给我们的开店游戏增添了更多的快乐和认同感。
5、点数统计钱币,对银行游戏的迫切需要。每周我们会对“开店”的收支进行统计,大家的钱币数量相差悬殊,有存款在10元以上的幼儿大约10名,也有多名幼儿为0元。此时,一位幼儿激动的哭了下来:“我没钱了!我全花光了”于是让他分享一下心情,大家体会到了有钱开心没钱伤心的复杂感情。其他幼儿主动要送钱给他,他拒绝了,说:“我会自己挣钱的!”伙伴间的友谊在关心和帮助中生根发芽。同时,钱币越来越多,点数不及时就出现了遗失和钱包放不下的情况。这样的困难引发了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们的探讨:“多的钱放在哪里更安全?”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参观银行活动开始了,幼儿对存折、银行卡有了初体验,知道了存进银行的钱还属于自己还可以随时取出来,这么一个好方法促成了“世明银行”的开业,大大的银行账本清晰的记录着幼儿每周的收支情况,大大的保险箱盒装满了我们收集来的牛奶盖钱币。幼儿在银行里对钱币的存取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有的存一半留一半放钱包,有的不存,有的全部存……,每一种选择都有着孩子们自己的考量,作为教师,支持幼儿的思考和决定,让他们在游戏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三、开店游戏的升级——从个体经营到合作经营的自然转变
我们发现当游戏在幼儿间越发娴熟时,往往就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孩子们同内容的循环游戏,看似矛盾的减少,看似幼儿对游戏热情的减退,是不是该游戏就要撤离抛弃重新换游戏的时候呢?当“小店”游戏发展到一段时间后,我看见了一个现象:许多商品藏在各自小店的小箱子里不拿出来售卖,她们说:“这些都是我买来的,太喜欢了,不想卖!”所以,游戏逐渐进入两个极端,一个是部分幼儿小店的商品太多却不愿意出售,因为这些商品都是自己“花钱”买来的自己喜欢的;另一部分幼儿小店的商品太少了,就开始对小店游戏失去了兴趣。是放弃该游戏还是继续推进游戏的发展,是我们教师思考的难点,如何让幼儿继续保持对游戏的热情,我们把发现的商品不流通问题抛给孩子们,并通过图片欣赏,帮助幼儿回忆逛商店的经验。此时,幼儿对特色分类商店产生了兴趣,如玩具店里只卖玩具,美食店里只卖美食……,这就回归到了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激烈讨论的起点问题“开什么店?”。这时的我们依旧没有做选择题,而是在激烈讨论中,大家对“合作经营大商店”达成了共识,将所有小店的商品进行整合资源。虽然,和我们之前摆地摊时杂货铺式的小店有着不一样的操作方式,但此时幼儿的开店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操作有了共同的目标方向,所以,大家热情的将全班所有商品搬到了一起进行大汇总再分类,分出了吃的、玩的、用的,合作经营开辟新的大商店,如食品店、日用品商店、玩具店。同时,幼儿在自身生活体验中提议增加可消费的唱歌店和理发店。

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在社会性角色游戏中开始从专注自我个人游戏向交往型的互动游戏转变,他们有乐意交往一起游戏的需求却缺乏社会性交往的游戏经验。随着中班幼儿社会观察视角的扩展,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积累到更多的社会经验,并且会形象的转化为游戏情节。在开小店游戏的独立经营时间里是每一位幼儿同步习得了基本“买卖”游戏经验的基点,积累了售卖商品时解决基础困难的方法,如定价、推销、整理商品,运用材料自制商品等。所以,在合作经营大商店游戏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则更多的关注幼儿更高层次社会性发展需求如幼儿间的小组合作,商店取名的讨论,工作人员的人数、分工、规则约定等等,不再是个体游戏的自我经验内化,更需要相互倾听伙伴间的建议,在小组群体活动中习得认同感,收获良好社会性团队合作经验。以“香喷喷美食店”为例,因为商品太少,负责该游戏的小组团队总念念不忘,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我们挤出了餐后散步时间相约美工区制作美食,从品种开始讨论,孩子们提到了“棒棒糖”、“糖葫芦”、“蛋糕”、“烤肉串”,教师协助在线百度搜索出美食图片,在图片的观察下,少数服从多数的选择制作蛋糕,因为蛋糕更漂亮,顾客购买的可能性更大。找来泡沫球一分为二做蛋糕底座,幼儿参考图片思考讨论蛋糕的色彩搭配,进行美食作品创作。孩子的作品让我惊喜,自然也就成为了第二天游戏时的热卖商品。

所以,教师抓住幼儿园周围突发改变的社会性环境资源,追随幼儿的兴趣视角,支持幼儿对开店摆地摊的社会现象进行游戏模仿,从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思考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进而习得积极向上的快乐交往社会性经验,建立自尊、自信、自主的优秀社会性品质。同时,教师长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思考,协助幼儿推进游戏的发展,从单一到互动,从买卖到循环,从个体到合作,在游戏推进中寻找发展方向,让游戏经验更丰满更有深度。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