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应幼儿发展需要自制教玩具初探

     摘要:玩具是幼儿的伙伴,也是幼儿学习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本来玩具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及时创作的,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是适合本班幼儿操作的重要学具。它既可以让幼儿在边玩边学中锻炼动作发展,又能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发挥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同时利用玩具开展的教育活动也是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但和我们一样的一线教师们发现,自己为了满足幼儿各种活动所需而费尽心思制作的美观、生动的玩具,由于幼儿年龄增长,认知范围扩大及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玩具不适合使用及幼儿参与不积极,使用率低的现象。

关键词:和应幼儿发展需要   自制玩具  初探    

     本学期我们通过观察指导的方法,采取了有效的策略,在和应幼儿发展需要自制教玩具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并进行了有价值的活动,不仅使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活动中得到了高效益的发挥,而且也顺应了幼儿自主发展的目的。

  •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地参与到玩具材料的收集和创作中。

以往班级在创设玩具时,大多是由我们一手操办:收集材料——整理分类——精心装饰,既费时又费力。在幼儿操作时,我们也是左叮咛右嘱咐,不能这样,应该那样。即便玩具上有幼儿的手笔,那也是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我们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他们真正有兴趣的自主选择,渐渐的我们就发现幼儿逐渐丧失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快玩具也成为了一种摆设。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的解决对策是:

  1. 让幼儿感受自制玩具的快乐。

    《纲要》主张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与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我们以敏感的洞察力去捕捉教育契机,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引导活动。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讨论、操作等实践活动,鼓励幼儿自由、主动地自制玩具,创设情境,从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从中感受自制玩具的快乐。

    如:目测点数,摆放实物,单调的操作活动幼儿玩了几次后就不感兴趣了。因此幼儿商讨选择了喜闻乐见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内容,并动手制作了桌面操作玩具《小蝌蚪找妈妈》:将纸盘子装饰成“青蛙妈妈”的形象,幼儿在“青蛙妈妈”白白的大肚皮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圆点子,黑卡纸剪成若干的“小蝌蚪”,目测“青蛙妈妈”身上的点数送“蝌蚪宝宝”回家。由于是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故事巧妙地、合理的融于游戏情境之中,因此他们学习的劲头很足,态度非常积极,经常三两一组边讲故事边操作玩具,活动时幼儿是既轻松又快乐。

2、鼓励幼儿自主参与玩具材料的收集。

每当幼儿园有弃之不用的废旧材料时,我们和幼儿都会去挑拣一番,各种边角料,我们也会当做宝贝似的带回班里。平时,我们也会和别班交换废旧自制玩具,同时也鼓励幼儿将自己用过的塑料瓶子、纸盒子、卷筒纸芯、各种包装纸等带入园,统一收集摆放,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充分认识又能有效利用身边的各项资源,无形中也强化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3、有目的地选择整理所需材料制作玩具。     

《纲要》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所以在准备制作玩具时,幼儿都会先为自己组选一种废旧玩具,并在商讨之后从废旧材料中有目的地选择所需。因为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所以“喂小动物吃饼干”的桌面操作玩具,就是选择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盒。我们首先在纸盒上用剪刀根据纸盒自身的形状挖出相对应形状的洞当嘴,接着幼儿将彩纸的边角料剪成小动物的耳朵、眼睛装饰在纸盒上,“纸盒小动物”就诞生了。各种形状的“饼干”也是幼儿选用废旧卡纸剪贴、皱纹纸揉捏制作而成,这样不仅改装了纸盒,使其更具体、更形象,而且在剪剪贴贴、游戏活动中也促进了幼儿动手操作和认知各种形状能力的发展。因为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支柱,是幼儿交往、合作性学习的物质条件,所以每一次的选择、整理、制作玩具的过程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助于帮助幼儿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的。

二、接纳幼儿建议,创造性地发挥自制玩具的作用。

1、改变自制教玩具部分结构。

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能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创作玩具的过程中,我们会点拨幼儿“创新”的思路,鼓励他们每个合理或是“不合理”的想法。如:柜机空调包装盒制作的体育器械“毛毛虫”(将空调盒两端掏空),一开始幼儿乐意在“毛毛虫”体内爬来爬去,钻来钻去。不久就有一幼儿建议将“毛毛虫”立起来,并带动伙伴利用废旧纸板将“毛毛虫”分隔成很多的“单间”,练习投掷。幼儿还根据自己的想象试着在“毛毛虫”身体四周加上了无数的脚,看到自己创作而成的这么直观、形象的作品,他们欢呼不已,自发的以竞赛的方式参与游戏。

2、一物多种玩法,拓展自制玩具的功能。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因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活动中所需要的玩具也不相同,所以我们适时调整游戏目标,带动孩子不断的探索玩具的不同使用方法,提高玩具的操作难度,使游戏更具挑战性。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幼儿也会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主动性。

如:“喂小动物吃饼干”之前是晨间桌面操作玩具,刚开始是为了让幼儿在不断摆放各种形状“饼干”的过程中熟悉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各种图形,但渐渐的对幼儿来说缺乏了挑战性,于是有幼儿提出:“我们把饼干扔进小动物的嘴里,那多好玩啊!”这样就繁衍出了体育游戏——“喂小动物吃饼干”:穿过“森林(雪碧瓶装满水做树干、卡纸剪成树冠)、跳过小河(两个雪碧瓶装满水放两端,瓶颈上套上橡皮筋)”,将硬纸板剪成的“饼干”奋力扔进“小动物”的嘴里。竞争意识渐强的幼儿对这个游戏情有独钟,常会自发组织竞赛,比一比谁给“小动物”喂的“饼干”多。这样在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经验,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跳一跳”就能获得成功的游戏活动,更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更能激发幼儿去主动探索一物多种玩法的积极性。

如:6—7岁幼儿动作发展的要求是能投准目标,但事实表明单一枯燥的练习投掷的体育玩具“毛毛虫”已不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此时,我们发现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所以结合我园的课题《大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数概念的研究》,我们指导幼儿制作了许多数量分合、数学10以内数物对应等趣味数学操作卡,并创造性的投放在“毛毛虫”的“单间”内。游戏活动时幼儿将纸球投入“单间”,投中的幼儿解答“单间”内的数学卡片,最后还来比比谁出的数学卡小朋友最喜欢,谁完成的又多又准确。一点小小的创意,无形中就把数概念知识的复习渗透在了体育游戏之中,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整个的游戏过程变得更加的富有挑战性和益智性,拓展了“毛毛虫数字屋”的使用功能,可贵的是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在操作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三、丰富的自制玩具,让幼儿在玩中得到最佳发展。

1、多种材料,多种玩法。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所以我们要引领幼儿去学找生活中的教育载体,在游戏过程中启发他们能充分将各区角的玩具进行优化组合,让幼儿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尽情发挥想象,进行多元创造,在玩玩乐乐中得到最佳发展。

如:《快乐的水果娃娃》操作游戏,幼儿在玩玩认认中熟悉了各种水果名称后,又主动地在众多的写有名字的“水果”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挂在果树上,进而又能在认识自己名字的基础上乐意找出熟悉同伴的名字。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幼儿又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性地在活动中将“水果名字”与“数学区”的“送小动物回家”的操作玩具相结合,并将自己和好朋友的“水果名字”贴在“楼房”的楼层上,还互相交流:“我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我的好朋友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说说玩玩中又复习了数序。这样多种操作材料相结合层层递进式的游戏玩具通过幼儿的自我体验,增进了他们的学习效能,改变了幼儿学习过程本身,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迸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这不仅符合了幼儿不同年龄的发展需要,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又使他们在游戏中更大程度地获得成就感、自主感。

2、围绕相关内容,拓展多领域的自制玩具。

(1)科学领域的实践运用。

科学“平衡娃娃”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还想进一步的操作探索。我们因势利导,在“科学角” 为幼儿准备了有果园背景的硬纸盒。色彩鲜艳的卡通情境立即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欲,他们迫不及待地在白纸上画上平时津津乐道的动画“喜羊羊”中的羊羊图案,剪下后分别粘在“M”形的卡纸顶部,还寻找到了生活中常用之物大大小小的夹子。当幼儿一次次的尝试,将大小、重量相同的夹子分别夹在“M”形两侧最终使羊羊头部保持了平衡,在果园快乐地跳起了舞时,这一小小的科学玩具带给他们的兴趣和快乐是不可限量的。因为在玩具制作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所以当他们最后享受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科学玩具带来的乐趣时,科学活动也顺其自然的真正成为了幼儿喜欢的日常兴趣活动。    

各年龄段都有对数字经验与数量对应的思维要求,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认识目标,我们也为幼儿一一制作过数点卡、对应贴等桌面操作玩具。后来发现,随着他们对数字经验的不断迁移,幼儿对数量对应越来越敏感,如“大小归类、形状对应、数字排序、集与集合”等等,而且他们也不满足于单方面的操作摆放。于是我们利用纸盒等制作了“分类卡、对应卡、排序卡”以及许多“小汽车模型”等立体玩具。经过推敲,实践,幼儿先在早期的卡片、模具上进行浅显操作,随后他们又自主地不断加大、增多数字内容,循序渐进地增加了玩具上的难度系数,进而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2)艺术领域的实践运用。

针对各年龄段幼儿对一年四季的认知目标,我们先后为幼儿制作过图片、连环画、迷宫等玩具。结果发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对四季的认识从单一走向了连贯,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及各种表达能力也出现了飞跃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活动时更乐意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感知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既然幼儿能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画面上转化得更加形象、直观,那么我们提供一个怎样的玩具才能让每个幼儿全面、完整地感知认识四季特征呢?所以根据幼儿实际需要,玩具“四季旋转筒”顺应而生:我们提供了若干的圆柱形的纸筒,幼儿则在长方形纸条上分别画上自己了解的一年四季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特征,并涂上与四季相对应的颜色,之后再将纸条卷成圈层层叠叠的套在圆柱形的纸筒上即可,玩具虽简单但很实用。而且经过幼儿不断实践,并随着他们知识面的扩大,他们情不自禁的能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绘画更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加快了更换旋转条内容的频率,而且幼儿在操作玩具时也能主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界变化的兴趣和热爱。

(3)健康领域的实践运用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游戏中可以通过操作游戏材料来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所以我们师生合作设计了一个趣味体育玩具“捡鸡蛋”:1、在月饼盒(母鸡身体)侧面挖一个洞(以幼儿能伸进一个拳头为准),洞内装入若干乒乓球(鸡蛋)。 2、将一小块封塑好的黑卡纸一侧固定于洞口,另一侧可拉开可固定以防止乒乓球漏出。3、幼儿在黄卡纸上画上母鸡头部(2个)和翅膀(2对)并封塑。4、将母鸡头部以立体形式粘在月饼盒一侧,两对翅膀分别粘于母鸡身体两侧,母鸡完成。 5、幼儿将零碎的黑色、咖啡色的软皮编织成网状放置于废弃的泡沫蛋糕盒上(鸡窝)。6、将母鸡放置于鸡窝上,孵蛋的母鸡完成。6、塑料篓(放鸡蛋)。

    幼儿在屈膝四肢着地协调往前爬的练习活动中使用了“捡鸡蛋”的体育玩具,那时他们感觉既新奇又有趣。当幼儿爬过“草地”从母鸡妈妈那捡到“鸡蛋”放入“篮子”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随着幼儿年龄特点的变化,简单的“捡鸡蛋”过程已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编排了一个又一个的游戏情境:今天我们要越过“大山”(跳过障碍物)从“母鸡妈妈”那将捡到的“鸡蛋”送到“外婆家”;“小熊猫”(幼儿带上熊猫头饰)爬过“青草地”(绿垫子),走“S”型绕过“森林”(用雪碧瓶制作的几棵“树”),走过“梅花桩”(3个易拉罐捆绑在一起)到“母鸡妈妈”那买5个“鸡蛋”。因为游戏过程不断地根据幼儿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在增加难度,而且每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还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灵活摆放活动器材为自己创设相应的情境,所以他们对参与游戏更加有兴趣,思维更加活跃,不仅自主性相应的得到了提高,而且幼儿的情感无形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语言领域的实践运用

    “语言角”能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宽松学习语言的氛围,而语言类的玩具则可以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能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情境中,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从而发自内心地去表述。但单调、平面的故事图片对幼儿来说已缺乏新意,缺少感官上的刺激,所以当有幼儿嘀咕:“每次都看图片一点意思也没有。”另有一幼儿附和说:“就是,我家有一本书才好玩呢,可以拉开这么长,我每天都要看,有趣极了。”于是,我们和幼儿一起反复试验、揣摩,研制了一种可根据故事内容变幻莫测、反复使用的“奇幻故事盒”:首先将废旧纸盒进行包装,接着将裁出8块左右数量的长方形泡沫板蒙上宽胶带并与包装好的纸盒连接,便于重复使用,最后将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图片一张一张地粘在泡沫板上。每当幼儿由远至近的将故事屏风慢慢拉开时,“故事盒”内的故事情景就像一本故事书一样缓缓延展出来,幼儿在不断的期待中互相讲述、认真聆听故事内容,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在不断的延长,而且在直观、新颖、有趣的欣赏、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明显地增强。造型奇特,充满童趣的“故事盒”作为语言讲述的背景图,不仅使用率高,而且便于收拾存放。因为语言游戏、续编故事、儿歌创编、看图讲述、拼图讲述等各种不同形式图片内容的更换更使幼儿对“故事盒”充满了想象与期待。他们一直处在不断地观察、发现、表达中。幼儿这种主动的学习、体验和交流,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技能,加深了自己的记忆,而且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虽然和应幼儿发展需要自制玩具的实践过程只处于一个尝试起步的阶段,但我们已明显享受到制作玩具过程中的轻松与优越,幼儿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主与快乐。如何能充分发挥自制玩具的教育价值,更有效地体现使用自制玩具的最佳效应,使之既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应他们的发展需要,又能调动他们参与自制玩具的积极性,让活动过程在幼儿积极愉快的状态下完成。这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智慧的引导、仔细的追寻,把握每一次和幼儿共同成长的机会,不断的贴近、迎合、提升幼儿自我发展的需要,事半功倍,成功地开创一条自制玩具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江苏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